close



2009.11.25 水曜日

選擇冒險的找下一個站牌,因為腳痛著,而往回走的時間也會錯過預定的那班車。
然後很幸運的,很快就找到下一個站牌,才找到,巴士也到了。

下一個目標,是在直島的最後標的,家プロジェクト。

家プロジェクト(家Project),是自1998年開始的造屋計畫,
以直島上本村地區的舊房舍對象,透過藝術家的創意與巧思,成為新的藝品展出。

◎(英日文)家プロジェクト http://www.naoshima-is.co.jp/#/art


◎「家プロジェクト」門票 翻拍

如果到「
家プロジェクト」的官網,會發現陳列的有八個地方,
我去的是集中在一起的,如圖中以紅色標示的六個地點,
きんざ(KINZA)跟本村ラウンジ&アーカイブ(Honmura Lounge & Archive),
 這次並沒有去到。



聽說,那透明的天國階梯,是從地底下延伸上來,
難怪我在一張明信片上看到的透明階梯是灰色的周圍,
不是我看到的地表印象,而地下的石室似乎不開放,所以也無緣拜見。

山本博司稱那透明的階梯創作為「神的階段」,
以透明來代表無形,是否意味著神的意念是無法被揣測呈現的?


◎左上:「角屋」明信片翻拍
◎右上2:「家プロジェクト」門票 翻拍


「角屋」館內禁拍,內有三件藝術創作,都是以時間為概念。

「Sea of Time '98 」
是一個黑暗空間中的架高水池與水底無數個Led數字所組成,
據說是連同町民一起共同的創作;
「Naoshima's Counter Window」
則是將窗戶的玻璃換上液晶面板,隨著數字跳動,
玻璃窗便會作出不同的圖案與遮蔽效果,十分有趣;
「Changing Landscape」
則是讓人擠身在低矮閣樓,貼近牆面觀賞同樣為數字主題的畫作。

◎(中文)網友分享 
http://www.wretch.cc/blog/chiara33/18318170

我帶的明信片,就是「Sea of Time '98 」,
進到屋內發現那黑色的螢光是一個又一個的數字時,
我好生驚嘆,單看明信片,其實看不見所以然,館內我最喜歡這件作品。


◎右上:「南寺」明信片翻拍
◎右下:「家プロジェクト」門票 翻拍

南寺,是我推薦來到直島一定要來的第二個地方(首選是地中美術館),
建築本身是安藤忠雄的設計,但內容是 James Turrell 的創作「Backside of the Moon」,
看右上角的圖片,好像有種似層相似的感覺?
在地中美術館,也有類似的設計,那讓我驚嘆連連的「Open Field」,
就是 James Turrell 的作品。

跟「Open Field」一樣,這裡要工作人員講解過,才能入內,
但他通篇講日文,我有聽沒有懂,還好有英文的說明DM提供外國人參考。

每個梯次都有人數限制,
確認我是一個人後,工作人員把我安排到前面去,
而且很貼心的讓我坐在距離門口最近的位置。

接下來,是我個人覺得一級棒、強烈推薦給大家的體驗:

工作人員請我們往裡面走,沒有光、沒有視見,
我們所能憑藉的,只有觸覺,
用手試探的摸索著牆壁、或藉由碰觸前面的人的背前進。

印象中,好像不曾身在這樣全黑的環境中吧?
即便夜晚熄燈、即便閉目休息,
周圍也還是會有其他的光源隱約照亮著眼皮底下。

當真是伸手不見五指,即便眼睛開著,除了黑,沒有其他。

我們魚貫的進入,並按工作人員指示的在左右二側的坐下。

我為什麼說工作人員貼心,
因為每側都有固定的座位,工作人員必然會數數確認坐定的人數,
我真正進到屋內的時候,工作人員拉著我的手臂就對我說著英文,
指示我坐定位,而那位子就在門邊,離工作人員最近的地方。

南寺內,除了漆黑,還無聲無息。

大家安靜著,而我選擇閉上了眼睛,感受這個沒有視聽的地方。

曾幾何時,我們會拋卻視覺、屏除聽覺,感受靜止的時空在底心底無限擴張?
直到隱約的光源開始涉入,打開眼睛,一個螢屏就打著藍光,投射在眼前。

工作人員請我們起身走動,
我好像回到地中美術館「Open Field」的體驗,
以無主的靈魂姿態,在這裡不盡踏實的遊走逡尋著。



我不曉得這裡可不可以拍照,我忘了問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也沒有禁止。

「はいしゃ」完全看不出來以前是一間齒科診所,
看似鐵皮屋、破敗的外表,其實內裝很豐富,
一入門的透明地板下就鋪陳著各類紙張,
然後黑色的空間設計、海軍藍的油漆牆面,
還有一個各自由女神像穿破樓層的間隔,從一樓直達天廳。

「舌上夢/ボッコン覗」也是這個作品的名字,
舌頭上的夢?我真不懂這是什麼表達,
但我喜歡她的外表,還有那海軍藍的一隅。


◎「石橋」明信片翻拍

這裡很明確的禁拍,
按工作人員指示的寄放了背包,
我就坐在屋內,看著中庭好些時候。

不清楚設計者原意是不是要我們體嚐我所做的,
但老實說,旁邊有工作人員監看,
自在中又有幾分的不自在隨著工作人員的交談飄浮著。



我覺得我在「家プロジェクト」的觀覽有虎頭蛇尾的感覺,
最後來到「碁會所」時,我完全無所得,
穿過入口,但見褟褟米上放著繖落的花朵,
有沒有誰可以告訴我那表達了什麼?



回到下車的「農協前」站牌,我要等候下一班巴士到港口,預計回程。

站牌對面的這家雜貨店,就是「家プロジェクト」的購票處,
在剛參觀有工作人員駐守的地方都會驗票,
如果在這裡沒買票,屆時也要補買。

看見郵便局的標誌,跟雜貨店的阿伯雞同鴨講的買了郵票,
阿伯很熟稔的問我要寄哪哩,韓國還是台灣,
我只記得說台灣,忘了問寄美國的郵資,
後來還很自然的貼了寄台灣的70日圓郵票在寄往美國的明信片上,
回國的好幾天後,才突然想到我這天才的作為,
那二張寄美國的明信片,寄得到就太驚奇了(囧......)!!

阿伯還問我明信片的體積,剛好有一張是比較長的,
阿伯就要我貼2張70日圓的郵票,
我後來跟阿伯說我要買10張70日圓的郵票,
講了好久他才搞清楚我要買的張數,
外文不好,有時候要順利完成溝通真的是會多花一點時間。

等車的期間,我坐著一邊讓腳休息,一邊寫明信片,
美術館都禁拍,所以買了好多明信片,誰說藝術無價呢?
藝術品延伸的明信片大概是一般明信片的1.5倍價格,
藝術的無價是以高貴的有價來表現呵。

腳很痛,肚子很餓,下午太陽出來了,坐在椅子上曬得我發熱。



回到港口,差不多要夕陽的時間,
搭上預計的船班,準備三個小時的移動去京都。

直島→宇野→岡山→新大阪→京都。

而下一站,並不是順利的抵達京都民宿,而是我一貫的搭錯車之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lvaym 的頭像
    ilvaym

    あい‧知恵‧ほほえみ‧きれいな旅行‧

    ilva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